隨著整縣分布式政策推進,以及高電價背景下工商業分布式迎來投資高峰,分布式光伏儼然成為我國新能源(4.160, -0.04, -0.95%)領域又一個藍海市場。
數據顯示,盡管近5年新增裝機規模 CAGR 達到60%,但截至2021年末,我國分布式光伏裝機滲透率不到 5%。
裝機持續加速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廠商跨界投資愈演愈烈,業務模式也悄然生變。
分布式光伏現有兩大類商業模式
分布式光伏分為戶用和工商業,兩者的業務模式類似,可分為自持和合作開發模式。
從開發運營商角度來看,自持主要靠EPC模式,合作開發主要靠BT和新EPC模式。
對于自持電站的分布式業主來說,開發電站的模式主要有全款安裝、貸款安裝以及融資租賃。
在業主確定商業模式后,分布式光伏系統的設計、采購、建設一般來說都需要通過EPC招標的形式分包給工程建設企業或光伏企業。
2021年9月14日以來,受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公布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影響,分布式光伏項目EPC市場顯著增長。12月,分布式光伏EPC定標量再創新高,達到1.85GW。其中,整縣推進相關的分布式項目高達1.3GW。
天風證券測算,若2025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中50%來自于分布式,則2025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有望達45-55GW,2021-2025年EPC總市場規模預計達5347億-5783億元,CAGR為21.24%-22.27%。
“整縣推進”加速EPC發展的同時,也為央國企介入分布式光伏市場創造了契機,同時也帶動了合作開發模式下的打包出售、代開發模式。
打包出售模式即BT(建設-轉讓)模式,指民企將建設好的電站賣給國企(國企將成為合作共建電站的主體),從中賺取部分差價,該類模式可以提升民企周轉效率,發揮靈活性優勢。
代開發模式是指民企只參與項目開發、建設流程,不作為合作主體,民企從中賺取項目開發、建設費用,電站的主體從項目開發開始就是國企。中信建投也將這種方式稱為新EPC模式。
毛利僅10%,EPC模式短期面臨困境
自持電站落地,主要靠EPC。簡單來說,EPC就是業主出錢,委托系統運營商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
“在EPC模式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1MW成本約400萬元,戶用分布式光伏10KW成本約5萬元,業主利潤率約為15%-20%。”有分布式光伏系統集成商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
從具體運營來看,EPC可以說是一錘子買賣,系統運營商為業主安裝好后,只負責光伏系統生命周期25年內的服務。但在安裝材料的使用當中,有些系統集成商會使用質量較差的光伏板,這就導致了25年后的電站運營情況無法保證的問題。“光伏板有等級、質量、價格之分,導致巨大信息不對稱,但這種問題短時間內沒辦法解決。”上述負責人表示。
而據中信建投證券,傳統EPC業務多以招投標形式開展,競爭激烈,項目盈利能力差,2019、2020年,EPC業務通常僅能維持微利,2021年多數企業虧損。
晶科科技是國內EPC代表企業。截至2021年末,公司EPC業務合同累計簽約規模近3GW,項目遍及全國14個省市。
公司對第一財經坦言,EPC業務的毛利率一般在10%左右,且盈利存在不少難點。一方面,上游組件等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下游人工成本高,導致項目成本控制難度大;另一方面,光伏區土地交付協調難度大,影響整個項目工程進度及成本控制;此外,如果業主的工程進度款不能及時支付,EPC承包方墊資壓力大,相應地又增加了公司的資金成本。
“我們現在EPC模式也在慢慢轉型。”晶科科技稱。
那么,EPC當前的困境和上文提到的EPC樂觀發展前景是否矛盾?上述負責人稱,隨著市場不斷成熟,用戶接受度高了,EPC的占比會不斷上升,因為當用戶發現持有分布式光伏是一件可以賺錢的事情,就會選擇自己投資建設。
BT、新EPC模式漸顯盈利優勢
合作開發模式中,BT(建設-轉讓)模式在資金周轉、ROE、現金流方面有較大優勢,可以幫助企業利潤快速上行。
BT模式是指民企將區域內電站資源開發后打包出售給央國企或其他電站持有人,資金回籠后繼續開發更多電站,從而實現滾動開發。
據悉,正泰電器的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體量大,BT模式在國內排名靠前。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僅2021年9月-12月,正泰新能源就出售了1494MW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資產,初估獲得凈利潤約6.25億元,單瓦凈利潤在0.36~0.52元/W之間。
新EPC方面,光伏廠商可利用自身渠道獲取項目資源,主要負責項目開發與工程建設,賺取開發溢價,盈利能力更強。業內測算,新EPC的單瓦凈利可達0.2-0.25元/W,與BT模式的0.2-0.3元/W不相上下了;凈利率方面,新EPC約6%,BT約8%。
中來股份則是新EPC模式的貫徹者,公司主要面向央企、國企等客戶做相關系統的開發,不自持。但公司2021年業績預虧2.2億-2.8億元,主因與聯營企業上海源燁(中電投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控股70%))的部分交易收益未在當期實現需遞延,可見這一模式也并非萬無一失。
原標題:分布式光伏業務模式探究:EPC毛利僅10%,但新模式也非萬無一失